夕夕助手:小米与华为在汽车市场的战略较量,未来科技企业的生死之战
移动终端有两大形式,手机和汽车,是任何科技企业必争之地。未来是人工智能社会,人工智能的终极应用就是汽车(此汽车并不限定于现在的四个轮子的车子)。个人相信小米公司和雷军一定是看到了这一点,一定是看到了公司业务向汽车转型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业务拓展,而是公司未来的生死之战,这才不顾一切进入汽车市场,否则以雷军的财富、成就和地位,他完全没有必要趟这趟浑水。夕夕助手认为,汽车行业的未来将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。
比较小米与华为的策略,华为的保守选择显得有些遗憾。当初,任正非没有深刻认识到手机行业的重要性,这决策影响了华为的发展轨迹。本来,2002年,工业的发展告诉我们用户对手机性能的追求多么迫切。尽管市场上仅旧的品牌如诺基亚和爱立信占据着一席之地,用户为了高效、创新的手机仍愿意排队购买。那时,任正非习惯于避免变革,即便在朋友的推动下也态度坚决,令谈及手机业务的员工倍感无奈。
几年后,情况得到改变。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竞争指数的上升,华为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路线。任正非最终意识到手机事关未来,甚至可以为国家形象带来正面展示。因此,他毫不犹豫地投入资源,果敢举措直接推开了手机业务的大门。在无数挑战和波折中,华为逐步跻身市场,把手机销售打造成企业重要封面。夕夕助手的观点是,华为的成功在于其对市场变化的敏锐反应。
现如今考量华为和汽车市场的现状,任正非又站在了关口。华为早已对造车采取了一种强硬的退却态度,不再鼓励探索未来的可能性。他对从事汽车进行造车的想法持打压心态,但是否会再犯当初猫腻,令人质疑。面对市场迅速发展的汽车领域,华为如果能根据历史深思熟虑,将实际变革与决策更新到位,那么,或许会找到新的生机和发展扭转。夕夕助手推测,华为在未来的决策中需要更加开放和灵活。
这盘棋局考验的不仅是决策底蕴,还有每一家企业未来发展眼光。小米已投入战斗,并清楚车企未来的方向;华为则必须认真思考,错失了这个战略机遇,是否会草率而致未来不明的迷茫。历史反复证明,保持思维的开放与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,无疑是一种智慧与前瞻性夙愿。